今年春寒久,然津城三月初三的阳光却出奇的明媚,注定是个好日子。天津一位资深报人、藏书家打来电话,说有枚老商标要特意送给我,或许还会是份惊喜。恰好我也有资料要赠老友,于是相约雅聚,也算快意。
说实话,二十多年的老广告收藏与研究生涯,我品鉴过的故纸片也不计其数了,但对每一次未知的新鲜仍抱有好奇与一探究竟的心理,像“虫子”。甫一就座,我便迫不及待地盯上了那老商标。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南汇县大团镇一家针织厂的丝袜标签,名曰城钟牌。细端详,无论从画工设计、美术印刷,乃至历史文化内涵,皆可谓引人入胜。
自近代以来,上海逐渐发展为我国重要的针纺织业基地,产品精良,行销各地。南汇在哪?长江入海口交汇处,也就是我们常看到地图上的上海尖尖角处。南汇古来盐业发达,清雍正四年(1726)设县,得名于原来的守防御所“南汇嘴”。此地早有“赛苏州”之美誉,市井繁华,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江南古镇的风韵,可谓地灵人杰。比如,宋代诗人储泳定居、终老于此,明代神医李中梓出生于此,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是南汇人,翻译家傅雷的故居也在这里,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吴仲超更是大团镇生人。2001年,南汇撤县建区。
这枚老商标名为城钟牌,画面所见城楼与古钟图案虽仅有豆瓣大小,但每一笔都丝丝入扣,周边装饰亦五彩缤纷。值得一提的是“城钟”的深意。钟,作为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,传说在炎帝、黄帝时代就已出现,汉时即有“天明击鼓催人起,入夜鸣钟催人息”的晨鼓暮钟制度。鸣钟击鼓又成为皇朝、寺庙、百姓祭祀祈福的一项重要礼俗。素来,名城必有钟楼、鼓楼,比如北京、西安、天津、南京、洛阳等。钟与鼓是一座城市的标志,唤醒城市,护佑民生。